在使用回转窑煅烧石灰石时,烟煤的挥发份(VM)控制尤为关键,需结合回转窑的燃烧特性、温度分布及工艺稳定性进行优化。以下是针对回转窑的具体要求及操作建议:
---
1. 烟煤挥发份的推荐范围
- 理想范围:25%~30%
- 回转窑燃烧过程分为预热带、分解带和冷却带,挥发份在此范围内能保证燃料在分解带(高温区)稳定燃烧,避免火焰过长或过短。
- 挥发份过低(<25%):煤粉燃烧速度慢,火焰拉长,可能导致窑尾温度过高而窑头温度不足,石灰石分解效率降低。
- 挥发份过高(>30%):燃烧速度过快,火焰集中且高温区前移,易导致窑皮结圈、局部过热或窑尾废气温度过高。
---
2. 挥发份对回转窑工艺的影响
(1)火焰形状与温度分布
- 挥发份适中(25%~30%):火焰长度稳定,高温区(1200~1300℃)集中在分解带,石灰石分解充分。
- 挥发份过高:火焰短且集中,高温区前移至预热带,易烧坏窑头护板,并增加窑尾废气热量损失。
- 挥发份过低:火焰扩散过长,高温区后移,窑尾温度升高,导致热效率下降。
(2)燃烧稳定性
- 回转窑需通过调整二次风量和燃烧器参数控制火焰形态,挥发份过高会增加火焰波动风险,需更频繁调节送风系统。
(3)结圈与结焦
- 挥发份过高时,煤粉在窑内快速燃烧释放大量热量,若灰分熔点较低,易形成液相熔渣粘附窑壁,加剧结圈问题。
---
3. 配套煤质指标要求
| 指标 | 推荐范围 | 原因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灰分(Ash) | ≤12% | 高灰分降低热值,且灰分熔融易堵塞窑内通风或粘附窑衬,影响传热和窑体寿命。 |
| 硫分(S) | ≤1.0% | 避免硫化物与石灰石反应生成CaSO₄(降低石灰活性),同时减少SO₂排放。 |
| 热值 | ≥5800 kcal/kg(干基) | 保障窑内高温需求,减少燃料消耗。 |
| 煤粉细度 | 80%通过200目筛(~74μm) | 细度不足会导致燃烧延迟,挥发份释放不充分;过细则增加磨煤电耗。 |
---
4. 回转窑操作优化建议
(1)燃烧器调整
- 火焰长度控制:根据挥发份含量调整燃烧器旋流强度及一次风比例。
- 挥发份高时:减少一次风量,增强二次风旋流,延长火焰。
- 挥发份低时:增加一次风量,提高煤粉喷出速度,缩短火焰。
(2)二次风温管理
- 二次风温度建议 ≥800℃,以加速挥发份的点燃和固定碳的燃烧,避免窑尾温度过低。
(3)窑速与喂料量匹配
- 高挥发份煤燃烧快,需加快窑速以防止物料在高温区停留过久导致过烧;低挥发份煤可适当降低窑速,延长煅烧时间。
---
5.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**
| 问题 | 原因 | 解决方案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窑尾温度过高 | 挥发份低,火焰过长 | 改用更高挥发份煤,或提高煤粉细度;增加燃烧器内风比例。 |
| 窑头温度不足 | 挥发份高,火焰过短 | 降低煤粉细度,减少二次风旋流强度;增加窑头送风量。 |
| 窑皮结圈 | 挥发份高+灰分熔点低 | 改用低灰分、高灰熔点的煤;控制窑内温度波动,避免局部超温。 |
| CO排放超标 | 挥发份高且燃烧不充分 | 优化二次风配比,增加氧气供应;采用分级燃烧技术(如窑头喷煤+分解炉补燃)。 |
---
6. 经济性与环保平衡
- 高挥发份煤:价格较低,但需增加脱硝(SCR/SNCR)和除尘设备投资,以控制NOx和粉尘排放。
- 低挥发份煤:热值高但燃烧慢,可能需掺配高挥发份煤(如10%~20%烟煤+80%~90%无烟煤)以平衡成本与燃烧效率。
---
总结
对于回转窑煅烧石灰石,挥发份25%~30%、灰分≤12%、硫分≤1.0% 的烟煤为较优选择,需配合煤粉细度、二次风温及燃烧器参数调整,确保火焰稳定且高温区集中。实际应用中建议通过工业试验确定最佳配煤方案,并结合在线监测系统(如窑温红外成像、烟气分析)实时优化工艺。